2022年2月25日,上海宝龙美术馆6号厅的“RONG-源”空间艺术展展览圆满落幕。展览的盛况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展览尾声之际,由上海立达学院传媒学院的卜智城老师编舞,带领表演专业的学生王汝炀、罗齐峰、李安崎进行了一场沉浸式的舞蹈演出。
编舞老师卜智城在前期看完展览后,当即写下了感想概念:
“天地为炉兮万物为铜,阴阳为炭兮造化为工。我们经历着人生,千锤百炼,煅就坚强。
疫情后时代,我们匍匐前进,向阳而生,越战越勇。在时代不断地炙烤中,不要忘了爱护自己的身体,洗涤自己的心灵……
我们需要我们,做一场仪式,蜕下一层旧衣,打破不存的壁垒,趟过圣湖的冰,穿过千度的雨,驻足宝殿,占卜来路,观今观心。”
本次的演出活动属于小型的浸入式演出,过程中演员和观众有着若即若离的互动,演出分五个不同的风格主题场景。“打破不存的壁垒”;“趟过圣湖的水”;“穿过千度的雨”;“驻足宝殿”;“走过万年的泪”。
我执,我被我自己束缚;被眼睛束缚;被耳朵束缚;被皮囊束缚,我们要做的是,探索自己承载力;边界感。
然后挣扎,
劈开,
奔跑...
不凝结,是清澈;凝结,是冰冷,
自始自终,
是透明的,
滤过,滤不过,
我都想用心趟过,
换自己一片清白。
琉璃,千度而成。
升腾时灼热,掷地时有声;
若要向阳,
怎能不历彩色的雨,
迎风,
逆势,你得给我逆得美些!
越是虔诚地祈祷,
越是沸腾的渴求。
不做菩提语,
唱彻凡人歌,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石头再硬,也是会哭泣的,
再怎么哭,也没有人替他抹去,
我再牵扯,也是一个人走完,
光阴不再,也没前,没后...
将每个主题用不同节奏的体态表现出来。表演者们通过舞蹈的演出将所要展现出来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凸显了同学们在人物形象塑造、舞台语言与肢体表达等表演技巧上的较强的功底。
上海立达学院注重“产学研”的一体化,传媒学院表演专业致力于探索“讲台-平台-舞台”三位一体的,注重学生的实践。院长焦中明对于老师能够提供实践平台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同时,他指出:“由于目前受到疫情的影响,许多文化活动逐步停止,我校老师能够带领学生在舞台实践方面结合线上,把表演带到美术馆中,让艺术不断生根发芽,向社会传递了我院积极健康的正向能量,也是学校不断关心教学教育目标的重点。也响应教育部作出明确要求:高校要紧密结合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求”。
上海立达学院正全面落实文创“50条”政策措施,不断提升文创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打响“上海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