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佳节至 · 登高望远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据说,东汉时期有个叫桓景的术士,他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平安安。后来,便成为一种习俗流传下来。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佳节至 · 感恩敬老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
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尊老敬老,传承孝道,重阳节作为我国的重要节日,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承载着老年人对于关怀和爱的呼唤。 无论你多忙碌,也别忘了抽出时间,一声问候,一次陪伴,一份礼物。
佳节至 · 祭祖踏青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
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清明)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如果说上巳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重阳节“辞青”的风俗。